网友发布的群聊截图
近日,“家委会在微信群向家长收费、有家长提出异议、班主任踢人出群”事件,在网络引起热议。视频显示,有人在初三家长群中收费,每个学生100元,用于为即将中考的学生安排25元的下午茶,并给每个学生发67.8元红包,有家长表示,大考前不应该做这些,一位老师立马将该家长踢出微信群,事件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看了这则新闻,不禁让人联想起张艺谋的那部著名电影《有话好好说》,因为问题都出在“遇到矛盾分歧后因处事方式粗暴而引发更恶劣影响”。具体到班主任“踢人”这事,说白了就是“有话不好好说”,涉事老师或许是出于好心、想办好事,但却把好事办砸了。
(资料图)
按理说,家委会在微信群动议一件事情,其他家长当然有权利提出自己的意见,支持的就说赞成,不支持的可以明言反对,有保留意见的可以暂且保持缄默。毕竟,家委会是各方进行沟通的桥梁,既发出家长的看法,也传递学校和老师的声音,是各方信息共享交流的重要渠道。
像上述事件中,家长产生不同意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有的家长觉得这样的做法能起到活跃气氛、给学生减压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却认为它没这个作用,而且还担心出现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备考。
老话说得好:“不聋不哑,不做家翁”,这句话在后世引申为“不聋不哑,当不了家”,它的含义之一,就是指作为一个家或一件事的主事人,应该气量大,应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即使内心认为某些反对意见并无充分的理据,也要尊重其发言的权利,不能“一触即跳”,对反对者进行蛮横打压。因为如果这样做,就不是一副主事人的模样了。
然而涉事老师真的是肝火颇旺,一看到有家长反对交钱,二话不说就把对方踢出了群。现在微信群等各类社交媒体群组非常普及,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加入过群,因此可以角色代入,想象得到“因为说了句无伤大雅的话而被管理员踢出群”的委屈和愤怒,毋庸讳言,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对被踢者的无礼冒犯。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大家共同组成了群,而且还是家长群,那么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交礼貌和基本的处事规范。家长要遵守,老师或家委会成员也要遵守,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破坏彼此间正常的信任合作关系。
而且,好事要办好,还要讲程序、讲公开。涉及收费办活动的事,家委会和老师应提前做好沟通,但在收费环节,老师就不需要再参与了,哪些家长愿意参加,应由家委会负责收费,具体组织实施即可。
据笔者了解,在好多家长群里,老师是有意不加入的,目的就是突出家委会的作用,由家委会把相关沟通工作真正担负起来,避免老师直接介入家长们日常的自由讨论。
在信息公开方面,家委会对收取费用的目的、明细、用途等,要作扼要清晰的说明,“下午茶25元、每个学生发67.8元红包”,这相加在一起并没有100元。所以,家委会在通知事项的时候,应该对未用完的费用的去向做一个解释,让大家免生疑窦。其实,人们很多时候真正在意的,不见得是那一点钱,而是说话办事须入情入理。
文l皮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