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赟


(资料图片)

这个5月底,有“国内最大催收公司”之称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下称“永雄集团”)宣布停业的消息引发行业震荡,永雄集团的口号“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以及四个月前创始人透露的2023年10亿营收的目标再次被审视,无疑,催收合规问题再次升级。

而这一个因诚信危机造就的商机在与资本的持续较量中会如何?AI入局的催收局也将掀去传统催收那一页。

一份发了又删的停业宣告背后,永雄还剩什么?

温情的2023年招聘才起航不久,却等来了突然停业的消息。

5月25日凌晨,永雄集团发布《告全体员工书》宣布从25日起停业,并称停业决定与近期以来多家分公司遭警方介入调查有关,不过,当日中午前后,该份宣告又被删除。

宣告书中提到,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相继介入集团卫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团怀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阳分公司调查,对部分员工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同时还透露有179名员工被强制带走,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

宣告书中还提到员工人数的变化:员工从新冠疫情前的1.7万人,降至疫情结束后的7000人,经此事件后又陡降至2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永雄集团近日已频频“退出”,5月18日永雄集团退出全资子公司湖南拓勤科技服务有限公司,5月20日永雄集团又退出全资子公司湖南展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均改成由卫成信用公司全资控股。经上述调整,永雄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仅剩下4家。

此前,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公告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召开“催收国家标准研制与催收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工作会,会上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下称“《催收标准》”)的研制工作。《催收标准》明确了贷后催收的基本风险控制原则和具体工作规范,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开展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工作提供指导,其中在催收对象方面《催收标准》特别提到,不应对无关第三人催收,还对催收时间和频次做出了规定。

据天眼查,永雄集团创始人谭曼持股约65.66%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最终受益股份约76.7%。该公司对外投资有24家企业,其中20家已被注销,行业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IT等。

另外,2022年9月,永雄集团曾进行过两次增资,其注册资本从970万元增至6000万元,后又增至7493.54万元,其股东数也同时新增了5个,包括长沙恒聪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长沙创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外资机构等股东。虽然新增多个股东,但永雄仍旧掌控在谭曼及周小芳的手中。此前的2022年8月,永雄集团还在紧锣密鼓地扩张,新开5家分公司分别位于长沙县、望城区、雨花区、宁乡市、冷水江市。

还记得,2019年上半年,由于债务人投诉及合规性的不可控,永雄集团关闭了大约20个新开的地区分公司,并在当年二季度对公司业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合规评估。

记者注意到,截至5月26日,永雄集团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达到245件,当中不乏“短信威胁”“电话轰炸”“爆通讯录”“骚扰他人”等投诉。

仍记得谭曼2018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制定管理标准时,强调了“法言法语、轻言细语”、“和谐催收”等核心词。在永雄集团2022年新春献词中,谭曼强调,催收行业进入最全最严监管时代。

从永雄风波看互联网金融伴生的传统催收的落幕

永雄集团发布又删除停业宣告的次日,5月26日,中小企协不良资产清收专委会发布《致催收行业从业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倡议书》,倡议各催收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合规作业,不踩红线;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催收行业立法,在充分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让催收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永雄集团官网显示,永雄集团以银行信用卡逾期催收服务为主,小额不良消费贷款催收服务为辅,还涉及民间借贷催收服务。

2003年是业界公认的“中国信用卡元年”,以此为始点,我国信用卡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迎来了机构百家争鸣、业务百花齐放的新时代。而催收也与此相生,第一批信用卡催生了第一批老赖,第一代催收人也应运而生。

2002年,从湘潭大学法学院毕业两年的谭曼参加并通过首届司法考试,随后即从事欠款催收法律服务工作。

十年之后,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企业发起设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在这一年中,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借势推出互联网理财业务。

2014年仍延续了上一年的风口之势,互联网金融首次登上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宜信、趣分期的催收还记得吗?也是这一年,谭曼成立了永雄,次年实施集团化。

自2015年始,银行“不良”双升,一系列与不良处置相关的产业日渐兴旺,这其中就包括处置无抵押信用类不良资产的催收行业。

2015年,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个人征信市场,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拉卡拉信用等八家民营征信机构正式成为央行“开闸”后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春节期间,微信开创春晚红包“摇一摇”,10.1亿次收发创新了社交金融新高潮。这一年,蚂蚁小贷旗下个人信贷产品“花呗”宣布正式上线,浙江网商银行宣布正式开业。

随之,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伴生的风险也不断聚集,以网贷平台为例,2015年6月,网贷问题平台的数量首超新增平台。P2P平台风险累计爆发,其中总成交量超过740亿元的“e租宝”平台疑涉嫌非吸自融等问题被警方调查,随后的P2P跑路、裸贷等恶性事件频发,校园贷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信用卡逾期催收、个贷业务逾期催收,是银行外呼催收业务的核心场景。市场一步步扩大,风险一步步下探,到2016年年底,信用卡发卡量已经超过了6亿张。2016年及2017年,永雄集团的信用卡催收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6%,2019上半年因吸收其他催收业务,才逐渐降为72.3%。

到了2017年5月,国内首份针对催收的地方性文件《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催收行为规范》正式发布,矛头直指暴力催收。数月后,2017年12月,现金贷新规出台,平台蜂拥逃离,交给催收机构来清理战场。

永雄集团2019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全国共有3000多家金融催收机构,仅信用卡催收机构就有1000多家。

然而与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伴生的催收行业也在面临新的局面,在越来越多消金行业参与主体选择自主催收、催收手段智能化升级、新型法催模式兴起的情势下,传统的人工外包粗暴催收模式,也将迎来落幕。据了解,目前招联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均已使用催收机器人。

AI助力,“催收第一股”或花落有鲁企基因的承信科技?

提到AI+催收,不得不提海德股份和宇信科技。

5月29日,海德股份盘中涨停,收盘报19.8元,收涨6.28%。公司旗下峻丰技术通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司法处置网络,并自主研发了RPA自动立案机器人、多模块人工智能应用的个贷科技系统,在合规处置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不良资产处置回款率,形成了处置资产“数量大、周期短、回款高”的核心优势。

近日,宇信科技也有新动作,针对金融机构在零售信贷资产催收管理业务场景中存在的任务量大、数据管理零散、管理效率不高等痛点,宇信科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于催收管理业务中,焕新升级了数智催收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对贷后催收的全流程、集中化、线上化管理,实现催收管理策略化、催收执行自动化、委外管理规范化,满足金融机构催收管理工作效率与合规管控双提升的需求。目前,该全新的数智催收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先后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成功落地实施,覆盖银行信用卡业务、零售信贷业务、普惠信贷业务、消费金融业务、汽车金融业务等多元化的业务场景。

在催收行业驰骋多年的谭曼不会不知道当下的趋势,早在六年前,2017年5月,谭曼斥资上亿元在母校湘潭大学捐建了全国首家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并出任该学院首任院长。

“谭曼董事长出资为学院新修了三栋教学楼,且承诺五年之内,每年资助学院不低于一亿元。”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副院长王锐2019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所共建学院是全国第一家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旨在培养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是与AI俱进的。

微信公众号“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上,还能看到发布于2023年1月2日0时的新年贺词,永雄集团总裁谭曼:笑看疫去云开日,来年春色倍还人。

也是今年1月,谭曼在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将分“两步走”实现永雄战略转型升级:从2023年到2027年,争取至少培育扶持5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催收企业,将永雄集团打造成为一家专门培育扶持催收企业、帮助催收企业发展的管理公司;从2028年到2032年,通过上市融资开设地方AMC,批量收购和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增加对扶持的催收企业的业务支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合作客户。

谭曼还提及,永雄集团2022年实现营收超8亿元;2023年将努力实现人员规模稳定1万人以上、年营收1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新增客户单位10家以上等年度任务目标。

谭曼也曾公开表示,永雄集团一直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上市,“从2015年国内新三板、2016年国内创业板、2017年美国纽交所、2020年国内创业板到2022年拟转国内主板上市。”

在美国主营贷后管理的安可资本、PRA都已经上市,尽管国内催收公司较多,不过至今无一家催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但是,不久前,苏州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承信”)的控股公司GoodFaith Technology Inc.(下称“承信科技”)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F-1文件,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招股书显示,承信科技成立于2021年5月13日,承信科技于国内的运营主体主要为苏州承信及其子公司,包括上海北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宇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信德盛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等。目前,承信科技在中国主要事业群集中于:江西、山东、贵州、安徽、辽宁、河南、上海、深圳等地。目前在超过11个城市建立了由16个运营中心和3个行政办公室组成的全国网络,目前已经与超过75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建立了客户群关系。

据其官网介绍,承信科技专注于为商业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依托于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SaaS系统,针对清收程序复杂、接通率低、管理难度大、用户逾期等行业痛点,为企业打造“贷前审核→贷后监控→精准营销”完整的风控产业链条。

再来看下招股书,承信科技近年的业绩也较为亮眼。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承信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599.79万美元、2065.32万美元,净利润为127.41万美元、40.31万美元。

2022年上半年,营收2456.05万美元,较2021年上半年869.20万美元营收,同期增长182.6%;其中贷前风险管理服务收入和贷后逾期债务催收服务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的4.5%和95.5%。2022年上半年,净利为316.58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80万美元净利,同比上涨17528.9%;主要是由于贷后部门的毛利润大幅增长。

天眼查显示,苏州承信曾用名为青岛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承信”)。

招股书显示,戴旭为承信科技董事会主席,王晓伟为首席执行官。

天眼查可查二人均投资过青岛承信并在青岛承信任职,王晓伟为执行董事兼经理,持股29.2%,戴旭持股6%为监事。

若此次成功上市,“催收第一股”将花落承信科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