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哈喽大家好,我是血拼哥。

今早各地延长房贷年龄的消息冲上热搜,从80岁~100岁不等,北京也有银行参与!

开始以为是媒体口嗨,直到看见《南方日报》和《广西日报》旗下媒体纷纷转载,才知道人家这是”官宣“了。

在14日《经济日报》也跟着高调发声:

探索提高住房贷款借款人最高年龄,满足老年人、新市民、创新性技能型人才以及多孩家庭等群体的住房消费需求。

官媒也下场吹风了……

但这很明显,贷到95岁不太可能,银行是不会吃亏的。

以北京为例,目前银行的说法,一定是把老人和家人子女绑定在一起了,说白了就是接力贷。无儿女家人,还想贷到95岁,银行肯定也不会批的……

血拼哥替大家总结下:只是多给了张房票,银行稳赚。

这无疑透露两个信息:1、银行变相承认自己需要赚钱。2、大家买房的热情并没高涨。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普通的买房人到底怎么办?还能不能买房?血拼哥今天和大家聊聊。

01

经济下行

危机到每个人

去年一直有个疑惑:到底是谁在赚钱?

感觉身边的人降薪的降薪、失业的失业、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

就连消费主义流行的小某书,关键热词都变成了“平替”,生活质量与消费欲望真的在下降。

普通人明显到危机,大家的预期还是下滑的。

稍有点风吹草动,都开始担忧自己的安危。

雪上加霜的是,不仅自己的钱包变空,连生活成本都在增加。

全国各地的菜价都在涨,危机是直接落到每个人头上。

环境的紧张无疑是影响很多买房人的心情,大家信心真的快没了。

02

银行放水

没落到普通人身上

1月M2增长了12.6%,此前市场的预测值只有11.5%,创了2016年以来的新高。

M2啥意思呢,就是市场上的流动资金。M2的暴增也预示银行的放水。

但这并不等于这些钱能流进楼市里,对于经济的刺激也有限。

而上个月储蓄存款达到了6.2万亿元!

其实大家对于数字没那么概念,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都知道2022年是居民储蓄疯狂暴涨的一年,那么全年新增了多少呢?17万亿。

2023年第一个月,存了去年全年储蓄存款的三分之一!

1月份,又增加了5万亿的天量信贷

2022年整个下半年的人民币新增贷款,才不过10万亿。

这是又一个历史记录,就算是2008年之后的大放水,也从来没有过。

5万亿贷款到底流向哪里了呢?数据又更为残忍。

1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占了1.51万亿和3.50万亿;住户贷款,就是个人贷款,仅增加2572亿元。

个人贷款占总新增贷款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5%。

钱,没有到老百姓手里。反而数万亿的天量贷款,都被企业带走了。

而且部分购房人也在钻空子:利用经营贷置换房贷。

目前抵押经营贷主要出现在改善市场,2021年一波涨幅就有抵押经营贷的“助力”。

有钱的撬动杠杆买房,没钱的刚需没钱买房,也伤害了刚需。

不过现在有部分区域注意到这样的情况,辽宁已经开始提示风险了,后续很有可能动手遏制。

还是希望各种政策真正能惠及到普通人身上。

那为什么银行放了那么多款,个人贷款(房贷)没有升高,还是老百姓的预期没有上来。

03

经济恢复

不确定的预期

那预期怎么会好?未来刚需如何做打算?

首先,就是要看土拍市场能不能恢复信心。

房企越来越谨慎了,国企都在粉墨登场,房企的拿地信心也在勉强撑着。

最近北京的第五批的供地,有底价成交的,也有溢价成交的,最关键没有流拍。

说明至少在北京城投还顶得住,房企对北京还有信心。

其次,还是要看交易量能不能连续维持在荣枯线之上。

判断楼市情况很重要标志就是每个月房子的总成交量能否持续维持在荣枯线以上。

北京单月成交量荣枯线为15000套,城市上涨的判定标准就是连续三个月达到荣枯线。

北京连续三个月的成交量,都徘徊在荣枯线附近!说明北京是有可能上涨的。

最后,居民贷款增量能不能提升,存款余额能不能下降。

1月份的金融数据非常亮眼,贷款余额创了新高,但是并不是居民创造的。

相反在1月份,居民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相较于去年和前年都有所下降。

居民消费意愿提升,关键在腰包啥时候鼓起来。

在此之前,考虑掏空六个钱包外,还想出了加六个杠杆,着实是着急了。

接力贷本质上是通过血缘与亲情调动两代按揭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努力化解因房贷形成的现金流压力。但能不能安稳度过有赖一个健康长寿的老人,一对35岁不面临优化的中年夫妻和一个上进努力的孩子,三代人齐头并进的优秀,缺一不可。

想想,着实不易。

对于刚需咱还有啥想说的呢?不管是新房二手房,还是建议亲自看看。

在血拼哥看来,对于刚需来说,在北京置业依旧是不会太亏,但如果有上涨预期可能不太现实。

我们隔壁邻居已经做出样本,经历人口老龄化,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核心城市房价依旧稳涨。

北京目前市场会越来越完善,在刚需的价格区间内,共产房、保障型住房、租房市场都在同时发力,都会稳定刚需房子市场的价格。

对于改善来说,要看板块及未来发展,买到稀缺的产品才是正确的抉择。

以前所有的模型推演都是建立在房价一直上涨的基础上的。但如今,全球增速放缓,资产分化,买房置业要更脚踏实地了。

那房价有没有可能下跌呢?评论区说出你的答案。


关键词: 官媒下场吹风!再添利好还是再割韭菜